来源:财经早餐

作者:芊雨

前置仓,没让一直死守的叮咚买菜失望。在经历人人不看好,前置仓开创者每日优鲜倒闭之后,前置仓一度在资本市场被边缘化。盒马创始人侯毅曾三番五次重申自己不看好前置仓模式。

然而,一直坚守前置仓的叮咚买菜向市场证明了自己执着的价值:前置仓不是垃圾模式,并且有盈利的能力。

根据叮咚买菜发布的最新财报,2025年一季报叮咚买菜GMV59.6亿元,同比增长7.9%;营收54.8亿元,同比增长9.1%,已经连续5个季度实现正增长,连续10个季度实现Non-GAAP标准下的盈利。

叮咚买菜,持续盈利

 

2025年第一季度,叮咚买菜净利润801.7万元,净利润率0.1%。本季度订单量同比提升12.1%,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提升4.5%,月均下单频次达到4.1次,同比提升2.4%。

尽管净利润率不算高,但在这个高损耗、履约成本高企的行业,能实现盈利,已经算不小的超越。

叮咚买菜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,公司的“4G”战略已在该季度初显成效,接下来,该动作会持续推动业绩增长。

所谓的“4G”战略,是叮咚买菜2025年初开始实施的,背后的内涵是聚焦“好用户、好商品、好服务、好心智”,重点开发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商品。

这个战略可以这样理解:人家有的商品,我重点提升品质;人家没有的商品,我重点搞开发。

早在2021年,叮咚买菜就提出了商品力策略,孵化出了蔡长青、良芯匠人、有豆志、叮咚大满冠等多个成熟的自有品牌

当一个做食品配送的平台,真正回归商品,恐怕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尊重。

此后,叮咚买菜一直围绕休闲场景深加工板块发力。比如2025年3月初上市的“禾花田澳洲谷饲和牛牛排脆”,成为站内爆款好商品,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达到340万元左右。

事实上,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品类的提升,可以通过改善供应链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。这也是Costco、胖东来等都普遍采用这种做法。

提升产品力,不仅仅是使得消费者受益,叮咚买菜也能从中受益。因此,这里还包含另一层意思,叮咚买菜通过对于供应链的深耕来降低成本,从而提升毛利率。

早在2022年11月的财报会议上,叮咚买菜创始人就曾表示,叮咚买菜通过提升产品力来拉动毛利率。

除了上述提升高毛利食品的销售比例之外,叮咚买菜对上游供应链的长期投入逐渐显现成效,其自产与自加工能力持续增强,通过精简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销售成本。

在自建供应链的实施路径上,叮咚虽然后知后觉,但在供应链的实践中,多了一个赚钱方式:产品不仅在自家平台买,还可以借道别的渠道触达更广的市场。

过去几年,叮咚买菜介入从种植生产、源头采购、物流仓储、分级包装、食品研发加工、分销运营直至配送的全链条的全环节管理,拓展B端渠道通过李锦记、香港DFI、加拿大大统华等合作伙伴,将自己的供应链商品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叮咚买菜B端业务该季度收入同比增速达64.6%。

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,反正自有产品都生产出来了,在自有渠道销售是一种方式,产能富裕的情况下,通过别的渠道卖,也是一种创新。

掌控江浙沪

 

叮咚买菜的大本营是江浙沪地区。尤其是在前期经历亏损,初尝扩张之痛之后,叮咚买菜终于在收缩战略之下,重新盈利了。

2021年10月是叮咚买菜成立以来市场扩张的“巅峰时刻”,一度进驻到全国37个城市。截至2021年末,叮咚买菜前置仓规模达到约1400个。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,是叮咚买菜扩张的巅峰期,平均每月新开2.4座城

不过,由于后来叮咚买菜实施降本增效,于是开始主动收缩城市战线

不要想着一口就吃个胖子,把摊子铺的太大并不见得是好事,像胖东来一样做个区域性强者没什么不好。

2025年第一季度,叮咚买菜在江浙沪所有城市均实现了增长。

该季度叮咚买菜上海区域GMV同比增长5%,浙江区域和江苏区域GMV同比增长分别为17.8%和13.9%,温州、湖州、南通、金华等城市更是实现了50%以上的同比增长。

除了江浙沪的核心区域之外,广深区域的惠州和佛山实现同比40%以上的增长。据报道,2024年叮咚买菜曾因业务调整,1月30日至2月期间,关闭了包括广州嘉禾站、龙洞站、棠下站共计27个站点和深圳11个站点。

聚焦核心区域前置仓网络的精准布局,打造出更高效的履约体系与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,推动整体运营效率持续提升依然是叮咚买菜的重点。‌‌一季度,叮咚买菜还在江浙沪地区新开出14个前置仓。

还不到胜利的时刻

 

前期的一番调整,让叮咚买菜开始盈利了。但现在还没到完全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刻。

从其最新的一季度业绩来看,叮咚买菜的营收同比增速出现下滑,净利润也出现下滑,只赚得了一些微利。

跟社区团购相比,“产地直采+前置仓配货+30分钟即时配送到家的模式,始终履约成本更高。

社区团购“预购+自提+次日达”的模式,通过集中采购和优化物流配送,更加能降低成本和损耗。

广深地区,叮咚买菜需要面临与朴朴超市的正面竞争。而且,朴朴超市采用大仓模式,品类更全;深耕区域的政策也使得其在配送速度上比叮咚买菜更有优势。

2023年据叮咚买菜,其生鲜产品、非生鲜标品、预制菜三大品类SKU占比分别为37.5%、45%和17.5%。

这也预示着,以卖菜为起点的叮咚买菜,正在引导用户买更多其他产品,包括预制菜、米面粮油等,进一步丰富其产品布局。过去,叮咚买菜对于预制菜的布局持续加大。
叮咚买菜发布的《2021年度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:2021年,叮咚买菜预制菜全线产品销量同比去年增长300%,包含预制菜的订单在整体订单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0%。2022年,叮咚买菜就成立了预制菜事业部作为公司一级部门。
毕竟,生鲜损耗是生鲜超市一大成本之痛。叮咚买菜品类的变化,或许是推动其成本下降的一大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