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8日晚,华夏银行披露2025年中报,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——营收、净利双降,但分季度来看,却有乐观的一面,Q2收入进入增长赛道,净利降幅收窄。
华夏银行报告期内的利息净收入仍然下滑,非利息收入下滑更猛,一方面是投资收益增速放缓至个位数,另一方面,则是受公允价值变动由盈转亏的影响。
华夏银行的贷款质量总体没有太大变动,对公贷款实现不良双降,而零售贷款实现不良双增,是需要引起注意的。另外,公司在8月披露2025年第6-12期个人不良贷款(信用卡透支)转让公告,未偿本息超100亿元,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。
业绩双降,投资收益增速降至个位数
业绩双降,Q2改善。今年上半年,华夏银行录得营收、净利双降的成绩,实现营业收入455.22亿元,同比下滑5.86%;归母净利润114.7亿元,同比下滑7.95%。
这与2024年业绩双增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据短平快解读了解,业绩双降的另一面,季度情况则有所好转,Q1、Q2收入分别为181.94亿元、273.28亿元,前者同比大幅下滑17.73%,后者同比增长4.15%;净利润分别为50.63亿元、64.07亿元,同比分别下滑14.04%、2.48%,降幅有所收窄。
利息净收入仍然下滑。今年上半年,华夏银行的净息差进一步下滑至1.54%,公司利息净收入继续维持下滑态势,同比下滑3.6%至305.74亿元,季度收入分别为155.45亿元、150.29亿元,同比分别下滑2.6%、4.61%,这意味着该收入不是Q2重回增长赛道的主要因素。
细分来看,公司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为473.84亿元,同比减少47.81亿元,降幅9.17%,其中对公贷款、个人贷款的利息收入分别为293.61亿元、180.23亿元,同比分别下滑8.35%、10.47%。另外,两大类贷款收入的平均利率均有所下滑,分别为3.45%、5.21%,同比分别下滑0.46个百分点、0.57个百分点。
截至报告期末,华夏银行公司贷款(不含贴现)余额15,423.61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5.81%;个人贷款(不含信用卡)余额5,448.13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0.21%。
事实上,华夏银行金融投资利息收入表现同样不佳,金额为174.75亿元,同比减少26.71亿元,降幅13.26%,主要是金融投资平均收益率下降。
公允价值由收益转为亏损。上半年,华夏银行非利息收入为149.48亿元,同比减少16.9亿元,降幅10.16%,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由盈转亏所致,亏损1.86亿元,上年同期则收益29.18亿元。
投资收益是非利息收入大头,上半年实现收入86.33亿元,同比仅增加2.64亿元,增幅仅3.15%,而2023年、2024年同期的增速分别为32.13%、128.91%,增速大幅放缓。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0.95亿元,同比仅增加0.77亿元;其他业务收入表现较为出色,金额为29.39亿元,同比增加5.68亿元。
中期分红15.91亿元。虽然业绩双降,但华夏银行在回报投资者这块还是值得肯定的,中报拟10派1元(含税),分红总额15.91亿元,与上年同期一致,股利支付率13.88%。分红方案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。
三大资本指标下滑。上半年,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、一级资本充足率、核心一级资本化充足率分别为13.07%、11.44%、9.56%,较年初分别下滑0.37个百分点、0.26个百分点、0.21个百分点。
6月,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(第一期)发行完毕,发行规模100亿元,票面利率1.78%,募集资金将投向科创领域;7月,公司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(第一期)发行完毕,发行规模200亿元,票面利率1.66%,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产业项目。
零售贷款不良双增,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
据短平快解读了解,上半年,华夏银行不良贷款386.7亿元,较年初增加1.99亿元,不良贷款率1.6%,与年初持平,在2024年,该不良贷款率高居9家股份制银行之首,较第二、倒数的民生银行、招商银行分别高上0.13个百分点、0.65个百分点,显然持续优化贷款质量是公司重中之重。
按贷款五级分类来看,关注类、次级类、损失类贷款占比分别为2.52%、0.71%、0.39%,较年初分别下滑0.06个百分点、0.06个百分点、0.06个百分点,而可疑类贷款占比为0.5%,较年初上升0.12个百分点。
对公贷款不良双降。华夏银行贷款以对公为主,上半年占比68.23%,不良贷款224.35亿元,较年初减少24.61亿元,不良贷款率1.6%,较年初下滑0.23个百分点,表明对公贷款质量的改善。
公司对公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房地产业,中报分别为51.33亿元、33.47亿元、25.72亿元,另外,建筑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不良贷款也在20亿元级别,分别为22.93亿元、20.07亿元,五大行业不良贷款占比约68%。
批发和零售业、房地产业、建筑业、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均在2%以上,分别为2.61%、2.53%、2.37%、2.7%,均较年初有所下滑。
多个行业不良贷款、不良贷款率高企背后,华夏银行的贷款质量管理要从源头做起,精细化行业分类管理,从中找出共同点,并据此作出应对措施,才有望降低不良。
零售不良双增。不同于对公贷款质量的改善,华夏银行个人贷款质量则有所下滑,中报不良贷款162.35亿元,较年初增加32.17亿元,不良贷款率2.27%,较年初上升0.47个百分点,公司称,主要受外部风险形势影响,部分债务人收入水平与还款能力下降,个人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。
个人贷款包括住房抵押、信用卡以及其他,中报分别为3255.07亿元、1595.87亿元以及2310.53亿元,公司没有披露具体的不良情况。
低价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包。8月,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披露2025年第6-12期个人不良贷款(信用卡透支)转让公告,未偿本金总额约44.83亿元,未偿利息总额约63.04亿元,未偿本息总额约107.89亿元。
其中第12期未偿本金总额、未偿利息总额分别为5.75亿元、11.76亿元,合计17.51亿元,涉及资产笔数27217、借款人户数26292,但拍卖起始价仅2580万元,约等于本息总额的1.47%。
信用减值损失超净利。不良贷款高企的另一面,华夏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保持高位,中报为148.9亿元,同比下滑10.82%,比同期净利润117.45亿元还要高得多,侵蚀了企业利润。
发放贷款和垫款损失达到124.25亿元,同比减少3.95%;另外,金融投资损失4.25亿元,而上年同期为收益5.36亿元。
屡收罚单,内控有待加强。2025年至今,华夏银行多家分支行收到大额罚单,其中不乏“百万元”级别的罚单,违法违规内容多与贷款质量不到位有关,8月27日,温州分行因存在贷款“三查”不到位;信贷资金被挪用;违规发放借名贷款的违法违规行为,被罚款170万元。
7月8日,泰州分行因存在项目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、贷后管理不到位;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;个人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,被罚款95万元,相关责任人被警告、罚款。
二级市场上,华夏银行股价从3.59元/股(前复权,下同)上升至8.72元/股,累计涨幅约143%,此后迎来了下跌,8月29日收盘价为7.57元/股,较高点下跌约13%,总市值1205亿元,TTM市盈率4.51倍,估值在42家银行中排在倒数,显然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并不高。
(短平快解读-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!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,请及时联系修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