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三个月,顾建忠担任上海银行董事长获得核准,意味着公司迎来了新掌门人,此前原董事长金煜因年龄原因而辞职。

近年来,上海银行总体的业绩表现一般,收入波动大,净利润增幅小,而在施红敏出任行长后,业绩增速则有所改善,后续能否维持,甚至于进一步增长仍有待时间验证。

迎来新董事长

8月6日,上海银行公告顾建忠董事、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,这意味着顾建忠成为公司新掌舵人。

据短平快解读了解,此前4月22日,因年龄原因,金煜辞去公司董事长、执行董事、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,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。

出生于1965年的金煜,是银行业资深人士,曾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、营业部总经理、副行长,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,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,上海银行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、行长,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,上海银行(香港)有限公司董事长,自2011年10月其担任上海银行执行董事,董事长任职期限是2015年6月2025年4月,2024年税前薪酬为110.31万元。

金煜辞任董事长后,副董事长施红敏先生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,直至新任董事长任职,而上海银行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提名顾建忠为执行董事候选人。

出生于1974年的顾建忠,曾在上海银行担任党委委员、纪委副书记、人力资源总监、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务,此后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,任上海国际集团担任副总裁,负责投资管理;2018年12月至2025年4月,任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、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,直至如今正式执掌上海银行。

不同于金煜连选连任董事长,上海银行的行长从2016年以来已经多次变动。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,行长是胡友联;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,行长是朱健;2024年1月至今,行长是施红敏,其兼任首席财务官。

2016年至2020年,上海银行收入从344.04亿元上升至507.46亿元,累计增幅约48%;2021年至2023年,收入分别为562.3亿元、531.12亿元、505.64亿元,呈现先升后降态势,累计降幅约10%;2024年,收入为529.86亿元,同比增长4.79%,后续表现有待时间验证。

根据2024年报,上海银行形成了“一正三副”的行长格局,副行长分别是胡德斌(兼任首席信息官)、汪明、俞敏华,不过在5月21日,汪明因组织工作调动而辞任,同时辞去总法律顾问职务,并且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,选定新任副行长是公司当务之急。

面临业绩、合规双重挑战

业绩方面,自2020年以来,上海银行的收入波动较大,分别增长1.9%、10.81%、-5.54%、-4.8%、4.79%;而归母净利润虽然均录得增长,但涨幅较为有限,分别为2.89%、5.54%、1.08%、1.19%、4.5%。

据短平快解读了解,今年Q1,公司实现收入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.97亿元、62.9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.85%、2.3%,而去年Q4同比增速分别为19.06%、14.86%。

最近三年,上海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80亿元、351.64亿元、324.86亿元,同比分别下滑6.03%、7.46%、7.62%,同时期的非利息收入分别为151.12亿元、154亿元、204.99亿元,其中2022年下滑4.31%,此后两年分别增长1.91%、33.11%。

显然,非利息收入大增是去年收入增长的关键。

今年Q1,公司利息净收入、非利息收入分别为83.24亿元、52.7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.65%、2.6%,利息净收入录得正向增长,是一个不错的开端。

减值方面,2022年及2023年,上海银行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,同期净利润仍然保持正向增长,这与信用减值损失大降有着直接关联,例如2021年的损失为199.66亿元,此后两年则分别损失162.96亿元、114.34亿元,而2024年的损失则增长至124.47亿元。

需要关注的是,公司拨备覆盖率下滑较为明显,从2020年的321.38%下滑至2024年的269.81%,累计下滑51.57个百分点。

贷款质量方面,上海银行最近三年的不良贷款较为稳定,分别为162.94亿元、166.05亿元、165.8亿元,不良贷款率呈现下滑态势,分别为1.25%、1.21%、1.18%。

具体到2024年,上海银行对公贷款实现“不良”双降,不良为117.45亿元,同比减少2.8亿元,不良贷款率1.37%,同比减少0.08个百分点。

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分别为20.47亿元、19.87亿元、28.96亿元,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同比有所增加,其余两大行业同比则有所增加。

不同于对公贷款“不良”双降,零售贷款则实现“不良”双增,不良贷款为47.08亿元,同比增加9.27亿元,不良贷款率1.14%,同比上升0.25个百分点,需要引起关注,公司称受经济周期因素等影响。

其中个人消费贷款、住房按揭贷款、个人经营性贷款的不良贷款分别为15.3亿元、7.25亿元、18.14亿元,同比均有所上涨,而信用卡不良贷款为6.39亿元,同比有所下滑。

不良贷款率从高到低分别是信用卡、个人经营贷、个人消费贷、住房按揭贷款,分别为1.98%、1.56%、1.45%、0.45%,其中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下滑,其余贷款的不良率则有所上升。

资本指标方面,上海银行三大资产充足率近三年总体上升明显,其中资本充足率从10.09%上升至11.24%;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.09%上升至11.24%;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9.14%上升至10.35%。

今年3月,公司发行2025年第一期金融债券,规模为150亿元,票面利率1.97%,募资用于满足发行人资产负债配置需要,充实资金来源,优化负债期限结构。

5月,公司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,规模为50亿元,票面利率1.67%,募资用于发放科技贷款、发放科技相关产业贷款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,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。

内控方面,上海银行在7月收到巨额罚单,因存在违反账户管理规定;违反清算管理规定;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;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;违反信用信息采集、提供、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;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;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;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等违法事实,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,没收违法所得46.95195万元,罚款2874.8万元。

上海银行表示,此次处罚来源于央行2021年对该行开展的综合执法检查,处罚问题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,所涉问题均已按照监管要求全部整改完毕。

8月4日,杭州分行因部分绩效考评行为不合规;资产池业务管理缺陷;“售后回租”国内信用证业务管理不审慎;贷款管理不审慎;票据贴现业务管理不审慎;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,被浙江金融监管局罚款380万元。

大额罚单背后,上海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,增强员工合规意识,避免重蹈覆辙。

二级市场上,上海银行可谓是赢麻了,股价从低点4.19元/股(前复权,下同)狂涨至高点11.47元/股,涨幅约1.74倍,8月8日收盘价为10.46/股,涨幅约1.5倍,总市值1486亿元,TTM市盈率6.27倍。

(短平快解读-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!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,请及时联系修正)